目錄
上周六晚上,我無意中發現,我的微信視頻號可以直播了,于是立刻做了兩個動作。
?一是等到晚上11點,夜深人靜的時候,點了“直播”按鈕,啥都沒準備的情況下,測試了半小時“直播”。
二是在測試直播后,發起了直播預告,計劃周日晚上8點正式開始我的第一場微信直播,主題就是“測試微信直播的感受”。
于是,上周日晚上8點,我就做了第一場微信直播,可惜現在微信直播功能還不支持回看,想看我今后直播的朋友要先關注視頻號,下次預約才行。
這之后,密集的玩了幾天視頻號,思考了視頻號和微信直播的關系,目前有了三個重大發現,分享給大家,不知道對不對,希望對于職場人和創業者都有一些幫助。
01 上半年,我為什么不玩視頻號?
微信視頻號是今年上半年推出,目前已經有2億多用戶,雖然相比抖音和快手這倆短視頻巨頭來說,時間有點晚,用戶還不足夠多,但是成長的加速度足夠快。
上半年第一批視頻號權限開放的時候,我就把拉進一個行業群中,群里都是第一批擁有短視頻賬號的人,他們呈現的氛圍給人的感覺是“好像撿到一個億”。
我呢,每天就抽空看看他們發的內容,也不點贊也不評論,就是看看,因為他們的內容不是類似抖音快手的娛樂內容,就是一些教人開通+運營視頻號的售賣課程。
懂行的人都知道,前者是流量玩法,簡單理解就是通過娛樂內容多吸引粉絲;而后者是知識付費的玩法,通過制作的一些在線課程進行變現。
如果視頻號只有這兩種主流的玩法,那我不玩也罷,沒啥太大的意義,或者說不符合我的訴求和價值觀——用豐富的職場經驗和能力幫助更多職場人解決問題。
所以我整個上半年一直都沒有玩。當然,上面說的那兩種玩家都賺錢了,我知道的,少的賺了十幾萬,多的賺了一百多萬,我都這么“錯過”了。
不過,我也不眼紅、不后悔,因為每個人賺錢的理念不同,我有自己賺錢的方式。
02 直播開了之后,為什么可以玩?
這種狀態一直到微信直播開通,也就是說,微信直播+視頻號才是我一直等待的機會。
從上周六的測試直播和第二天的正式直播開始,這3、4天時間,我密集體驗了微信視頻號和直播,和很多朋友聊了各種可能性,目前比較確定下面這三個判斷:
1. 推薦邏輯上,視頻號基于同好,直播則可以破圈
很多人說視頻號不是抖音,視頻號更依賴于社交,這話對么?
社交分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熟人因為共同的關系、興趣、愛好等而相聚,陌生人社交也會因為共同話題、興趣、愛好而結識。
這個邏輯放在視頻號和抖音上是一樣的,抖音的推薦邏輯是基于陌生人的興趣和愛好,而視頻號的推薦邏輯也是基于興趣和愛好,只是它是熟人之間的。
所以,在本質上,視頻號和抖音的推薦邏輯是一樣的,都是基于人的興趣和愛好,抖音更大點,視頻號要小點,但這都是符合人性,而產品在人性層面不會變。
舉個例子,我在抖音上喜歡看籃球技巧,看到不錯的就會點贊,點贊越多,推薦越多,這個興趣和愛好,并不會因為我玩了視頻號就改變,有微信朋友點贊了美女,推薦給了我,可我不會繼續點贊,到我這就結束了,而籃球技巧的我依然點贊。
也就是說,單獨的視頻號對用戶的傳播半徑會逐漸變短,傳播效果會衰退,這也是為什么視頻號不可能出現抖音那種單條短視頻獲得百萬閱讀的主要原因。
但是,微信直播開通之后,這種情況就多了很多變量。
微信視頻號是基于同好推薦和點擊,好處是精準篩選,壞處是把大部分不相關的人都排除掉了,而強關系的微信社交關系中,等于是把大部分人都排除掉了。
而微信直播不同,它并不基于同好推薦和點擊,只基于轉發這種強曝光方法,壞處是強推薦不一定精準,而好處是圍觀的成本較低,大部分人都可以參與。
所以,有了微信直播,很多東東可以破圈,能破圈才有更大的商業空間,如帶貨。
2. 傳播形態上,視頻號私域為主,直播更多公域
在用戶觸達和傳播上,視頻號的內容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推薦給已經關注賬號的粉絲(簡稱老粉),一種是通過點贊等推薦產生的可轉化粉絲(簡稱新粉)。
可以看出,老粉是私域流量,是可以反復觸達的大多數,而可能的新粉是公域流量,還需要不斷觸達,或者不能轉化。
這樣就存在一種很大的可能是,社交關系中擁有同樣興趣和愛好的人,可以被轉粉的數量越來越少。
比如,我喜歡打籃球,經常點贊籃球的實戰技巧,理論上已經把我朋友圈中同樣喜歡籃球的人反復觸達了多次,可以路轉粉的已經粉了,不能路轉粉的也就不粉了。
這樣的情況多次出現后,基于同好的推薦邏輯就失效了,新粉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越來越少。
但是,微信直播開通后,這種情況一定會改變。
因為微信直播不是基于同好推薦這種精準傳播邏輯,而是基于轉發等強曝光邏輯,所以可以最大程度觸達可能的粉絲。
再加上直播的特點,隨時進入,隨時推出,即插即用,決策成本和使用成本幾乎為零,所以微信直播可以更好的吸收和轉發新粉,且都是公域流量。
所以,這也就會逐漸促成下面的情況,視頻號難出大V。
3. 商業變現上,視頻號難出大V,直播成就個人IP
每個平臺和產品剛出來的時候,都需要大V打樣,資源方更會大力扶持,特別是騰訊。
但是,因為上面的推薦邏輯和傳播形態兩點原因,直接會導致視頻號的粉絲在數量上的增長是一個逐漸降低的趨勢,如果用割韭菜打比方,韭菜會越來越少。
不但韭菜本身越來越少,逐漸增多的視頻號也會不斷稀釋粉絲群的選擇和去向,視頻號會面臨的情況是:蛋糕不但不斷變小,能分到的也越來越小。
在這種情況,請問,視頻號怎么會出現像微博、微信公號、抖音主播那種大V呢?
所以,從商業變現角度看,視頻號不適合低價跑量的產品和服務,只能考慮高價低頻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帶貨中的賣奢侈品和高端酒水,比如我做的職業經營咨詢。
而直播的出現,則是強化和探索這個方向的機會。
舉個例子,同樣是賺1萬元,視頻號大V路線可能是100元單價,需要成交100單,而微信直播路線可能是1000元單價,只需要成交10單。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直播的可信度更高、信息量更大、更多互動和成交機會。
所以,最終,微信直播反而成就了一批個人品牌很強的IP。
好了,暫時分享這三點,這是目前我的思考結果,玩的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齊全,思路越來越清晰,還會不斷更新,保持迭代。
最后,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視頻號,不定期直播,多多交流——我現在還沒想好怎么介紹我的視頻號,大方向是:人、科技和生活,邊想邊做吧。
作者:燦哥,阿里市場專家、點評公關專家、復星運營專家